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中医亦称为"经行腹痛"。
一、痛经又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
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则属继发性痛经,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二、痛经的病因
原发性痛经目前认为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也可能由于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潴留,刺激子宫收缩所引起。
继发性痛经是由于盆腔炎症、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
中医角度的病因
本病常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血行受阻;
或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或由脾胃素虚,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或禀赋素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加之行经之后精血更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而致痛经。
本病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虚实夹杂,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
三、痛经主要表现
其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若腹痛发生在经前或经期,疼痛剧烈,拒按,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解者,属实证。
若腹痛每于经后发生,表现为小腹绵绵作痛,少腹柔软喜按,月经色淡、量少,则属虚证。
四、如何治疗?
实证治疗以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为原则,一般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如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等。
虚证治疗以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为目的,选取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如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也可根据患者体质情况,配合中药、艾灸、火罐、按摩、耳针等方法,以增强治疗效果。
五、注意事项
患者日常应注重经期、产后卫生;经期避免受寒,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辛辣刺激之品;
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保持精神愉快,气机畅达。
治疗痛经除了在经期治标以止痛为主外,非经期时亦应重视调节,患者需坚持治疗,一般须经3个月经周期无痛经出现始可停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