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这种病就坐着“等死”吧

发布时间:2016-10-13 1554人阅读

胰腺癌在十年前绝对是一个少见的癌症,人们对胰腺癌的认知少而又少,当网络、传媒铺天盖地报道苹果之父、苹果公司原CEO乔布斯因患胰腺癌去世的消息后,胰腺癌“一夜成名”,以“癌症明星”的姿态闪亮登场,不仅占据了网络和传统媒体的主要版面,也走进了普罗大众的视界,成为了一段时期以来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预防胰腺癌的策略,要根据胰腺癌的病因,针对性预防。胰腺癌发病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有人说这是“生活方式癌”。与胰腺癌发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有:吸烟、饮酒、饮食、某些疾病如慢性胰腺炎、内分泌改变等。

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高脂、高糖、高油”饮食爱好者易患胰腺癌。患癌症的名人中,典型的不良饮食结构致癌的反面教材,就是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胰腺癌的可怕可能大家都有搜耳闻,其痛苦程度绝非常人能想像,癌症要以预防为主,下面为大家普及几个预防小知识!

预防策略一:生活要有规律。作息无规律,如彻夜卡拉OK、打麻将、熬夜等,都会增加患癌症的概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远离各种癌症。

预防策略二:保持良好的心态。压力是各种癌症的重要诱因,压力大可以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从容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预防策略三:健康的饮食习惯。首先是要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3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预言:不吸烟可使癌症减少1/3,同时也要忌暴饮暴食和酗酒。


预防策略四:提倡“两低一高饮食”,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要避免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少吃刺激性食品,少吃又咸又辣和酸性食物;少吃油腻、煎炸、烧烤、速食食品。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

预防策略五: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致癌化学物质。

预防策略六: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癌症三级预防中,第一级预防的核心。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

中晚期姑息和缓对症止痛治疗

胰腺癌之所以能够位居“癌中之王”,就是因为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死亡率高。胰腺癌患者总体的1年生存期约为20%,5年生存期约为3%。在过去20年中,其总体的手术切除率、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变化。

胰腺癌治疗策略关乎生命。

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胰腺癌治疗效果欠佳,治疗策略要立足于“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要重视高危人群的监视。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必须重视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监视,如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曾患慢性胰腺炎者、曾经做过胃大部切除术者、突发糖尿病患者等都应定期体检。

三是警惕胰腺癌的报警症状。如出现食欲不振,腹部隐痛,长期腹 (肿胀,皮肤巩膜发黄,慢性腹泻,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应考虑胰腺疾病的可能。


四是一年至少一次B超检查。B超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相对来说无损伤且价格便宜,可显示2厘米的胰腺占位病变。能较早地发现胰腺异常,有异常可做CT检查明确诊断。

五是胰腺癌的治疗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介入治疗等,疗效远不尽如人意。

六是晚期胰腺癌以姑息和缓治疗为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治疗的不良作用,努力延长生存期。疼痛是胰腺癌主要表现之一,止痛是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吗啡缓释制剂是癌痛止痛的主要药物。黄疽严重者可以考虑经皮胆管支架置入,与常规的外科手术相比,损伤小,退黄疗效可靠。

七是中医姑息和缓疗法可以改善胰腺癌症状。如胰腺癌患者伴有腹痛、黄疽、消瘦、发热等,与常规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相比,中医中药的介入明显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同时由于中医药价格比较低廉,也减轻了患者和国家的医疗经济负担,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大量吸烟、饮酒、饮咖啡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病率较高。胰腺癌的发生也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其根据是男性发病率较绝经期前的女性为高,女性在绝经期后则发病率上升。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F-萘酸胺、联苯胺、烃化物等可能对胰腺有致癌作用。遗传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病也似有一定关系。


      胰腺癌在中医临床多属于“积聚”“黄疽”范畴。

中医辨证论治胰腺癌,临床常见有三种证型。

一为肝胃不和证:恶心、呕吐,嗳气,黄疸,大便干,小便黄,方用加味柴胡舒肝散。

二是气血淤滞证:胸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呃逆,纳差,腹痛持续,夜间尤甚。腹中痞块,形体消瘦。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三是气血两亏证:脸色苍白,消瘦,倦怠无力,腹胀,胸腹隐痛,腹部包块。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四是脾浊湿阻证:胸脘痞闷,头身困重,恶心欲吐,纳呆,腹部隐痛,身目俱黄,大便溏泄。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