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
「足太阴脾经穴」
阴陵泉
部位:小腿肚里侧,踝关节里侧髁后正下方凹处。与阳陵泉穴相对性,当踝关节里侧缘与腓肠肌中间,比目鱼肌起始点部上边。
《灵枢·本输》:“辅骨之中,陷者当中也”;《针灸甲乙经》补充:“在膝前里侧……”;《针方六集》:“辅骨下一指”;《神应经》:“曲膝取之,膝纵纹头下是穴。与阳陵泉穴相对性,稍高一寸。”
作用:运中焦,利湿滞,调膀光,袪风冷。
主冶:古时候记叙:肚子里寒,肚子里气胀,洞泄不融,不嗜食,肠中切痛,胁下满,水肿,腹坚,小便不畅或大便失禁,热寒,阴痛,频繁遗精,霍乱,足痹痛,鹤膝风,腰腿膝痛,脚气水肿,疝瘕。
近人报导:肾炎,尿闭,肝腹水,肠炎,黄疸。
方例:大便失禁尿床不自知:阴陵泉、阳陵泉穴。
腹寒:阴陵泉、三阴交。
水肿盈脐:阴陵、水份。
霍乱:阴陵,承山、解溪、峨嵋。
癃闭肝腹水:阴陵泉、水份、中、足三里、三阴交。
黄疸:阴陵泉、三阴交、太阳太阴、至阳、胆俞、阳纲。
刺艾灸疗法:直刺0.5~1.5寸。可灸。
其他:合(水)穴。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