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
「足少阴肾经穴」
太溪穴
部位:足里侧部,脚踝后才,内踝尖与跟健中间凹处。
《灵枢·本输》:“脚踝以后,踝关节骨折以上,陷者中也。”《医学入门》:“脚踝后五分”;《循经考穴编》:“踝骨尖平”。
作用:益肾、下火。
主冶:古时候记叙:默默地嗜卧、溺黄、少腹热、腹胀、痛心、喘气、呕吐、咳逆、胸胁支满、嗌中肿疼、唾血、嘴中热、唾如胶、解渴、霍乱、泄出不知道、寒厥、足热、牙痛、频繁遗精、尿床、尿多沥、月经不调、清稀,阴股内湿痒生疮、乳痈、鼻衄、足肿、足底痛。
近人报导:慢性咽炎、眩晕、肾炎、尿道感染、失眠、神经衰弱、肾虚牙痛、管理中心性眼底黄斑脉络膜炎、足底痛。
方例:咽中干、嘴中热唾如胶:少泽、太溪穴。
咽肿:中渚、太溪穴。
衄血不止:兑端、脑空、进气阀、太溪穴、稳白。
腿足肿红:太溪穴、天山、申脉。
眩晕:完骨、太溪穴、太冲穴。
肾虚牙痛:下关、颊车、太溪穴。
失眠多梦:神门、三阴交、太溪穴。
刺艾灸疗法:直刺0.5~1寸。艾柱灸3~5壮,艾灸贴温灸10~15分鐘。
其他:输(土)穴;原穴。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