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判断。生理性鼻炎或轻度急性鼻炎可能自行缓解,但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炎通常需规范治疗。
1、生理性鼻炎
婴幼儿因鼻黏膜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暂时性鼻塞、流涕,随着鼻腔结构逐渐成熟,这类症状多在出生后3-4个月自行消失,期间注意保持环境湿度即可。
2、急性病毒性鼻炎
由普通感冒引起的鼻炎,若未继发细菌感染,多数患儿在7-10天内随着病毒被清除,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逐渐消退。建议每日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洗鼻腔2-3次。
3、过敏性鼻炎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发的鼻炎难以自愈,需避免过敏原并规范治疗。症状持续超过2周未改善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中重度患儿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治疗。
若患儿出现黄绿色脓涕持续超过10天、反复鼻出血、睡眠呼吸暂停或伴发哮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性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需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鼻内镜和过敏原检测。日常应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和宠物,冬季外出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