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通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周内,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黄疸。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大多数婴儿在几周内会自行恢复。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有关,这种酶可以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在医生指导下,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暂停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同时监测胆红素水平。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光疗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处苯巴比妥、尼可刹米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来帮助降低胆红素,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怀疑母乳性黄疸的婴儿,重要的是及时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监测和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婴儿肝脏功能的成熟,母乳性黄疸会自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