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保肝药物以及部分中药制剂,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常见的药物有核苷类似物、干扰素、保肝类药物等,以下具体分析:
1.核苷类似物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片等。它们需长期服用,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但需注意耐药性监测。
2.干扰素
如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抑制病毒复制,疗程相对固定(通常48周)。适用于转氨酶升高且病毒载量中低水平的患者,可能引起发热、乏力等副作用。
3.保肝类药物
包括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素胶囊、双环醇片等,可降低转氨酶、改善肝脏炎症。需注意这类药物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需与抗病毒药物联用。
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肝脏超声检查等指标。抗病毒药物不可随意停用,需严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应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耐药或疗效不佳,可考虑更换药物或联合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