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发红可能是伤口愈合的正常生理反应,也可能与感染、过敏反应等病理性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若伴随疼痛加剧或渗液,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生理性原因伤口发红通常是愈合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当皮肤受损后,局部组织会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从而表现为发红、轻度肿胀。这种反应多在受伤后24-48小时出现,通常不伴随明显疼痛或渗液,随着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发红会逐渐消退。
2.感染若伤口发红范围扩大且持续超过3天,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侵入会导致局部炎症加重,出现红肿、皮温升高、按压痛,严重时可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患者可能伴有发热或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需通过细菌培养确诊。
3.过敏反应接触碘伏、酒精等消毒剂,或对创可贴、敷料材质敏感时,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伤口周围皮肤出现片状红斑,边界清晰,伴有瘙痒或丘疹。过敏反应通常在接触致敏物质后6-12小时内发生,移除过敏原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日常护理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更换无菌敷料。若疑似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出现明显渗液或波动感时,需由医生进行清创引流。治疗期间避免抓挠伤口,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发热或红肿扩散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