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里有蛋白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肾小球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所致。该症状通常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异常,需结合其他表现及检查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剧烈运动、寒冷刺激或发热可能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暂时性增加,出现一过性蛋白尿。此类情况通常尿蛋白量较少,24小时定量不超过1克,在去除诱因后1-2天可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
2.肾小球疾病原发性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或继发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均可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当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或机械屏障受损时,血液中的白蛋白等中分子蛋白会漏入尿液中,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5克。患者可能伴有水肿、血尿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其他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全身性疾病可引起肾小球硬化。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高血压则会引起肾动脉硬化,两者均会造成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发展为显性蛋白尿。患者可能伴随多饮多尿、头晕等症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厄贝沙坦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药物治疗。
若尿蛋白检测呈阳性,建议及时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肾功能检测及肾脏超声检查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6克,避免摄入豆制品等植物蛋白。对于病理性蛋白尿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