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血压测量、血液检查以及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全面评估病情和潜在并发症风险。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1.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基础,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诊室测量用于初步筛查,动态监测可反映全天血压波动情况,有助于排除“白大衣高血压”或发现隐匿性高血压。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需检测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高血糖、高脂血症可能提示代谢综合征,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这些结果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的病因及靶器官损害程度。
3.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心电图可筛查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心脏病变;心脏超声检查能更直观地评估心脏结构,如心室壁厚度、心脏射血功能等,对判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确诊后应定期复查血压及相关指标,日常生活中需控制盐分摄入、保持规律作息。若检查发现明显异常或血压控制不佳,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