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嗜睡、口干、头晕、胃肠道不适以及心悸等。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可能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1.嗜睡
部分抗过敏药尤其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组胺H1受体活性,导致神经兴奋性降低,从而引发困倦、乏力等症状。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引起嗜睡的概率较低,但个体敏感性差异较大。
2.口干
抗过敏药的抗胆碱能作用可能抑制唾液腺分泌,导致口腔黏膜干燥。这种情况在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药物时较为明显,长期使用可能增加龋齿风险。
3.头晕
药物对前庭神经或血管舒缩功能的干扰可能引发头晕,尤其在体位突然改变时更为明显。这种反应常见于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
4.胃肠道不适
部分药物可能刺激胃黏膜或影响肠道蠕动,导致恶心、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如酮替芬可能引起食欲减退,西替利嗪可能诱发轻微腹部不适。
5.心悸
某些抗过敏药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或导致血管扩张,引发心率加快、心慌等表现。
服用抗过敏药期间应避免饮酒或服用中枢抑制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宜选择无镇静作用的药物。若出现呼吸困难、皮疹加重或严重心律失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抗过敏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