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等病理性原因相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短期内急剧增加,超过冠状动脉的供血能力,从而引发一过性心肌缺血。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适当休息、调整情绪或脱离寒冷环境后可自行缓解。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典型症状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下颌。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必要时进行支架植入术。
3、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射血阻力,引起左心室代偿性肥厚,心肌细胞数量与毛细血管网的比例失衡,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通常需要规范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降压药物控制病情。
4、贫血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会减弱血液携氧能力,心肌细胞因缺氧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胸闷气促。需根据贫血类型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片和叶酸片。
日常应注意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若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