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作为药食同源的食物,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补肝益肾、润肠通便以及明目安神等功效和作用。
1、滋阴补血
桑葚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维生素C,中医认为其能滋养阴液、补益血液,促进血红蛋白生成,适用于阴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2、生津润燥
桑葚性味甘寒,能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干舌燥。其含有的有机酸和水分可改善咽喉干燥、皮肤干涩等燥热伤津的表现。
3、补肝益肾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桑葚入肝、肾经,对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有调理作用,所含的多糖类物质能辅助增强肝肾功能。
4、润肠通便
桑葚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能增加肠道内容物体积,刺激肠壁蠕动,改善肠燥便秘,尤其适合老年性便秘或阴虚型便秘人群。
5、明目安神
桑葚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A,中医认为其可滋养肝血以明目,缓解视物模糊;所含的天然抗氧化成分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帮助改善失眠多梦。
日常食用新鲜桑葚建议每日控制在50克以内,避免过量引发腹泻。脾胃虚寒者可将桑葚煮粥或泡水饮用以减少寒性刺激。需注意,桑葚属于食疗范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若存在严重气血不足或慢性病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