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液治疗、饮食调整、对症治疗、使用益生菌以及静脉补液等,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进行。多数情况下通过家庭护理可缓解症状,但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1、补液治疗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和呕吐易导致脱水,口服补液盐是首要措施。补液盐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能有效补充水分及钠、钾等元素,防止脱水加重。建议每次排便后给予适量补液,分次少量饮用。
2、饮食调整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可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以防加重腹泻。少量多餐有助于维持营养摄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3、对症治疗发热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退热。避免使用止泻药物,以免延缓病毒排出。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4、使用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性成分被破坏。
5、静脉补液严重脱水表现为少尿、眼窝凹陷、精神萎靡时,需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根据脱水程度调整补液方案,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轮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病程通常持续3-7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若腹泻每日超过10次、持续高热或出现血便,应立即就医。注意手卫生及患儿用品消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