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痔疮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灸治疗、药膏外敷以及饮食调理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用药。
1、中药内服中医认为痔疮多与湿热下注、血热肠燥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具有清热凉血、润肠通便功效的中药方剂。例如槐角丸能缓解便血、肛门灼热感,麻仁丸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减轻排便时对痔核的刺激。
2、中药熏洗将五倍子、苦参、黄柏等中草药煎煮后熏洗患处,可通过药物蒸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肿胀疼痛。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的坐浴能有效清洁肛周并收敛痔核。
3、针灸治疗选取长强穴、承山穴、二白穴等特定穴位进行针刺,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直肠静脉回流。临床观察显示针灸可缓解痔核脱垂、肛门坠胀感,但对严重血栓性痔效果有限。
4、药膏外敷局部使用含冰片、炉甘石等成分的痔疮膏,能快速缓解瘙痒、疼痛等不适。这类外用药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形成保护层,但需注意药物过敏反应,破损皮肤应慎用。
5、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建议多食菠菜、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适量摄入香蕉、火龙果等润肠水果。忌食辣椒、酒类等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加重肠道燥热。
痔疮患者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痔核嵌顿等情况,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治疗期间需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配合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中药治疗起效较慢,必要时可与西医手段结合使用,切勿因症状缓解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