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避免诱因以及局部治疗等,需根据病情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及时识别并规避过敏原是控制症状的重要环节。
1、抗组胺药物
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能有效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减轻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若常规剂量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
2、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急性重症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患者,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短期使用可快速控制炎症反应。疗程通常不超过7天,长期使用需警惕激素副作用。
3、免疫调节剂
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环孢素、奥马珠单抗等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组胺释放。这类药物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4、避免诱因
约60%患者可发现明确诱因,如食物(海鲜、坚果)、药物(青霉素)、物理刺激(寒冷、压力)等。建议记录症状日记,通过过敏原检测辅助识别致敏物质。
5、局部治疗
炉甘石洗剂外用可暂时缓解瘙痒,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水肿。避免热水烫洗或搔抓,防止皮肤屏障受损继发感染。
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保持环境温度适宜。若出现呼吸困难、腹痛或晕厥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慢性患者建议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配合医生进行阶梯式治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