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后壁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超声治疗等,需根据肌瘤大小、症状及生育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若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若引起月经异常或压迫症状,需及时干预。
1、观察随访对于体积较小(直径<5cm)、无月经量增多或压迫症状的子宫后壁肌瘤,通常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生长速度和血流信号变化。日常需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保持规律作息。
2、药物治疗若肌瘤引起经期延长或贫血,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氨甲环酸片、亮丙瑞林注射液等药物。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抑制肌瘤生长,氨甲环酸减少出血量,亮丙瑞林可缩小肌瘤体积,但停药后可能复发。
3、手术治疗肌瘤直径>5cm或导致严重贫血、尿频等症状时,需行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后壁肌瘤可选择腹腔镜或经腹手术,靠近宫腔者可行宫腔镜手术。有生育需求者优先选择肌瘤剔除术,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输卵管和卵巢血供。
4、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适用于不宜手术的患者,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坏死吸收。但可能引起卵巢功能减退,年轻女性需谨慎选择。
5、超声治疗利用高强度超声波消融肌瘤组织,具有无创优势,适用于肌瘤直径3-8cm且未压迫肠管的情况。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评估疗效。
建议患者每3-6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出现经量突然增多、下腹坠痛或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期间需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食物。备孕女性应提前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确保妊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