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具有传染性。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染性与病毒携带者的排毒情况、个人防护措施等因素有关。
甲肝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1周内,粪便中会排出大量病毒,此阶段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虽无临床症状,但仍具有传播病毒的风险。
甲肝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未煮熟的贝类、受污染的生鲜蔬菜等。密切接触患者排泄物或生活用品也可能造成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未洗手进食。
未接种甲肝疫苗且未感染过该病毒的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二次感染概率极低。
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海鲜类食物需彻底加热。接触可疑污染物后需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可在暴露后2周内接种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并进行血清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