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发病期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和盗汗、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机会性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典型症状。该阶段属于HIV感染终末期,需及时干预控制病情。
1、持续发热和盗汗艾滋病发病期患者因免疫缺陷导致慢性感染或炎症反应,常出现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随夜间大量出汗。发热可能持续数周,常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需结合抗病毒治疗。
2、快速体重下降病毒持续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代谢紊乱和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可能在1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10%,伴随肌肉萎缩和乏力,严重时出现恶病质状态。
3、全身淋巴结肿大约30%患者会出现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持续肿大,直径多超过1cm,质地较硬且无痛感。这种反应性增生与病毒持续刺激免疫系统有关。
4、机会性感染免疫缺陷使患者易感染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咳嗽、呼吸困难)、念珠菌口腔炎(白膜样斑块)、隐球菌脑膜炎(头痛、发热)等。这些感染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且治疗难度较大。
5、恶性肿瘤风险增加约20-30%患者可能发生卡波西肉瘤,表现为皮肤紫红色斑块或结节。EB病毒相关淋巴瘤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百倍,常见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和脏器压迫症状。
艾滋病发病期患者应及时进行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需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均衡营养,定期筛查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