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出现痛风发作,通常需要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降尿酸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处理。
1、一般治疗
饮酒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需立即停止饮酒,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急性期应减少活动,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有助于减轻红肿和疼痛。每日饮水量需增加至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2、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若疼痛剧烈,可联合使用秋水仙碱片抑制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适用于不耐受上述药物的患者。需注意避免自行调整药量,防止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
3、降尿酸治疗
急性症状控制2周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等抑制尿酸生成,或苯溴马隆片促进尿酸排泄。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数值低于360μmol/L,以预防复发。
4、手术治疗
若痛风反复发作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或压迫神经,可能需手术切除痛风石或进行关节矫形。术后仍需配合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控制病情。
痛风患者需严格戒酒,尤其是啤酒和烈性酒。日常应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若出现关节持续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建议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完善尿酸检测及关节超声检查,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