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屁股出血是什么原因

谢正元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屁股出血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痔疮、肛裂、肠道疾病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排便过于用力、长期便秘或腹泻等因素可能导致肛门黏膜受损,进而引起出血,调整生活习惯后通常可缓解。若持续出血或伴有其他不适,需警惕疾病因素。

1、生理性原因

排便过于用力或长期便秘、腹泻可能导致肛周皮肤或黏膜损伤,从而出现肛门出血,通常出血量较少且颜色鲜红。此类情况一般无明显疼痛,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后,出血症状可逐渐改善。日常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避免久坐久站。

2、痔疮

痔疮是直肠末端静脉丛扩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可能导致破裂出血,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厕纸带血。患者常伴有肛门瘙痒、疼痛或肿物脱出。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胶圈套扎术或手术切除。

3、肛裂

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可能引起出血,多因便秘导致肛门机械性损伤。典型症状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便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出血多为鲜红色。患者需保持肛周清洁,使用高锰酸钾坐浴,配合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等药物促进愈合,严重时需行肛裂切除术。

4、肠道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直肠癌等肠道疾病也可能导致便血,通常伴有腹痛、黏液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例如,结肠癌患者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大便变细、体重减轻等表现。确诊需通过肠镜、病理活检等检查,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美沙拉秦肠溶片、手术切除病灶或放化疗等方案。

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仍有反复出血,或伴随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症状,需及时到肛肠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日常需注意保持肛周卫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肛门出血的发生。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