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下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指肌瘤位于子宫浆膜下层并向子宫表面方向生长。该疾病主要与雌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以及干细胞突变等原因有关,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肌瘤增大可能出现压迫症状。
浆膜下肌瘤的生长位置靠近子宫外层浆膜,肌瘤可能向外突出形成带蒂的肿物。由于向外生长,这类肌瘤对宫腔形态影响较小,因此较少引起月经量增多等典型子宫肌瘤症状。但当肌瘤体积增大时,可能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导致便秘,若压迫输尿管可能引发肾积水。
诊断主要依靠妇科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肌瘤位置、大小及与子宫的关系。磁共振成像能更准确判断肌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尤其适用于带蒂浆膜下肌瘤的鉴别诊断。对于无症状的小肌瘤,通常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出现明显压迫症状或肌瘤短期内快速增大,需考虑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肌瘤生长趋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避免擅自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药物。备孕女性若发现浆膜下肌瘤,建议孕前咨询妇科医生评估妊娠风险,孕期需加强肌瘤红色变性等并发症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