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要点主要包括评估环境、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以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步骤。及时正确实施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体操作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评估环境安全并判断意识是首要步骤。施救前需确认现场安全,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观察有无反应。同时检查呼吸,若患者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启动急救系统。这一过程需迅速完成,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环节。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掌根部垂直向下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频率维持在100-120次/分钟。按压时应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中断时间。对于成人患者,单人施救时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双人施救时可保持15:2的比例交替进行。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需规范操作。完成30次按压后,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捏住患者鼻翼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观察胸廓起伏。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尽快获取并使用,按照设备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并进行电击除颤。
实施过程中需保持操作连贯性,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非专业人员应重点做好持续胸外按压,未经培训者可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抢救期间需定期重新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自身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做好现场人员协调工作以提高抢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