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浆膜下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类型,通常位于子宫浆膜层下方并向子宫外表面突出。这类肌瘤多数生长缓慢且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肌瘤体积增大出现压迫症状或经期异常。
1、定义子宫浆膜下肌瘤属于子宫平滑肌瘤的亚型,起源于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向子宫浆膜方向生长。其病理特征为边界清晰、质地较硬,周围有被压缩的肌纤维形成的假包膜。
2、生长位置肌瘤主体位于子宫浆膜层下方,约60%-70%向子宫外侧发展,可能形成带蒂的浆膜下肌瘤。特殊情况下可能向阔韧带内生长形成阔韧带肌瘤,或突向盆腔影响邻近器官。
3、症状特点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约30%可能出现下腹坠胀、尿频等压迫症状。与黏膜下肌瘤不同,较少引起月经量增多,但当肌瘤体积超过5cm时,可能因扭转引发急性腹痛。
4、诊断方法子宫附件彩超为首选,准确率可达90%以上,能清晰显示肌瘤与子宫浆膜层的关系。磁共振成像适用于特殊部位肌瘤的鉴别诊断,可明确肌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5、治疗方式无症状者建议3-6个月复查超声。若出现压迫症状或肌瘤直径超过5cm,可考虑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对于近绝经期患者,可采取保守观察,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可能自然萎缩。
出现异常腹部包块或盆腔压迫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监测肌瘤变化,备孕女性需提前评估肌瘤对妊娠的影响,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