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低血压可能是妊娠期正常的生理性改变所致,也可能与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生理性原因妊娠期孕妇血容量逐渐增加,血液相对稀释可能导致血压偏低。此外,随着子宫增大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孕中晚期,孕妇从平卧位突然起身时可能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日常注意缓慢改变体位即可。
2、贫血孕妇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增加,若摄入不足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能出现乏力、血压偏低等情况。治疗需遵医嘱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同时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含铁食物的摄入。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部分孕妇在孕中晚期可能因血管痉挛、血液浓缩等因素出现血压异常波动,表现为血压先降低后升高。这种情况需严密监测血压变化,若合并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可能诊断为子痫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镁解痉,或使用拉贝洛尔片等降压药物。
孕妇若频繁出现头晕、心悸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到产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血压监测、超声检查等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睡眠时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