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和CTA均可用于脑血管检查,但两者在成像原理、适用人群及优缺点上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于碘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MRA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而需要快速获取结果或评估血管钙化时,CTA更具优势。
MRA利用磁共振原理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尤其适合观察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病变。其对血流信号敏感,可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但对钙化斑块显示较差,且检查时间较长。CTA通过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能清晰显示血管壁钙化和管腔狭窄程度,检查时间仅需数秒,更适合急诊卒中患者的快速评估。其辐射剂量约为3-5mSv,显著高于MRA的无辐射特性。
对于金属植入物患者,MRA存在检查禁忌,此时应选择CTA。两种检查均可进行三维重建,但CTA的空间分辨率可达0.3mm,略优于MRA的0.5mm。最新双源CT的能谱成像技术还能区分不同成分的斑块,而高场强3.0TMRI的TOF-MRA序列对慢血流更敏感。临床应用中,约60%的脑血管检查会优先选择CTA,但在随访观察时更多采用MRA。
建议在神经内科或放射科医师指导下,结合具体病情、检查目的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检查方式。急性出血性卒中首选CT平扫+CTA,而可疑海绵状血管瘤等病变宜选MRI增强+MRA。检查后应密切观察造影剂不良反应,特别是使用碘造影剂后需适量饮水促进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