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喝中药拉稀是怎么回事

江一平 中医消化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喝中药后出现腹泻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个体体质差异、药物中含有泻下成分或服用方式不当等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1、药物成分刺激肠胃

部分中药含有苦寒、清热类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例如黄连、黄芩等药材性质偏寒凉,脾胃虚弱者服用后易出现腹痛、腹泻等反应。此时可调整为餐后服药,减少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

2、个体体质不耐受

约10%-15%人群存在脾胃虚寒体质,对常规剂量中药较敏感。这类患者服用含活血化瘀或清热成分的中药时,可能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建议就诊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调整药材配伍或加入健脾药材如白术、茯苓等。

3、药物含泻下成分

治疗便秘、实热证的中药方剂常配伍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此类药物通过刺激肠神经或增加肠腔渗透压发挥导泻作用,属于正常药理反应。若出现水样便超过3次/日,需联系医生调整剂量。

4、服用方法不当

空腹服药、药液温度过低或单次服药量过大均可能引发腹泻。建议中药汤剂控制在150-200ml/次,药液温度维持在40℃左右,服药后适量饮用温水。对于药性峻烈的方剂,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服用方式。

出现腹泻时应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与服药时间的关联性。若调整服药方式后症状未缓解,或伴有发热、黏液血便等情况,需排除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切勿自行停药或加用止泻药物,以免影响原有疾病的治疗效果,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进行辨证调方。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