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外耳道异物或气压变化是常见的诱因。例如耳道进入小飞虫或砂砾等异物,可能直接刺激耳道黏膜引发疼痛;乘坐飞机或潜水时气压剧烈变化,可能导致鼓膜内外压力失衡,出现耳闷胀感和刺痛,通常伴随耳鸣症状。
2、中耳炎细菌或病毒感染中耳腔时,炎症刺激会引起搏动性耳痛,疼痛可能向同侧头部放射。急性期常伴随耳道流脓、听力下降及发热等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频繁抓耳、哭闹等表现。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
3、外耳道炎不当掏耳导致皮肤破损或污水进入耳道后,易引发细菌感染。典型表现为耳道红肿、灼热痛,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可出现耳道狭窄或渗液。治疗常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红霉素软膏等局部抗感染药物。
若排除异物侵入或气压损伤等明确诱因后,耳痛仍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听力障碍、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内镜、声导抗检测等检查手段明确病变部位,避免自行使用滴耳剂或抗生素,以防掩盖病情或引发药物性耳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