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主要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能与细菌感染、易感人群接触病原体、传播途径等因素有关。该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细菌感染
猩红热的致病菌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该细菌产生的致热性外毒素可引起皮肤弥漫性充血、典型皮疹等症状。细菌侵入人体后,会释放溶血素、链激酶等物质,导致咽喉部炎症反应及全身中毒症状。
2、易感人群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此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或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可能因接触病原体而患病。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热、草莓舌、口周苍白圈等典型表现。
3、传播途径
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直接接触被细菌污染的物品或皮肤伤口感染也可能导致传播。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更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若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疑似猩红热症状,建议及时到感染科或儿科就诊。治疗上常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患病期间需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