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质破坏是什么意思

曹凯 骨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骨质破坏是指正常骨组织被异常吸收或破坏的病理现象,通常与肿瘤转移、感染性疾病、代谢性骨病等因素有关。这种病变可能引起疼痛、骨折或骨骼变形,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病因。

1、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容易转移至骨骼,肿瘤细胞释放的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会加速骨质溶解,导致溶骨性破坏。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可见虫蚀样或穿凿样骨缺损。

2、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骨髓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骨骼,引发炎症反应和骨质坏死。炎症因子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形成死骨片和骨膜反应,核磁共振可显示骨髓水肿及骨皮质破坏。

3、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椎体压缩骨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高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会过度激活破骨细胞,造成全身性纤维囊性骨炎。

出现骨痛、活动受限或不明原因骨折时,建议及时进行X线、CT或骨扫描检查。明确诊断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抗感染、抑制肿瘤进展或调节骨代谢。日常需注意避免跌倒,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但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循专科医生指导。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