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整饮食、合理运动、控制原发病、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早期发现并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1、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比例,如瘦肉、鱼类及新鲜蔬果。长期坚持低脂饮食有助于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同时需戒酒以减轻肝脏负担。
2、合理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可促进脂肪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BMI)每降低1%,肝脏脂肪含量可减少约8%-10%。
3、控制原发病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或高血压的患者,需通过降糖药、他汀类药物或降压药控制基础疾病。血糖水平应控制在空腹≤6.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血脂异常者低密度脂蛋白建议控制在2.6mmol/L以下。
4、药物治疗当出现肝功能异常(ALT或AST≥正常值2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宾等保肝药物。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可考虑使用维生素E(每日800IU)改善肝脏炎症,但需注意出血风险。
5、手术治疗对于BMI≥32.5且合并代谢疾病的严重肥胖患者,经评估后可选择减重代谢手术。术后1年约60%-80%患者脂肪性肝病明显改善,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预防术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脂肪性肝病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检查及FibroScan检测。治疗过程中需避免自行服用不明成分的保健品,特别是含有何首乌、土三七等具肝毒性成分的产品。合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