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痛风的原因有哪些?

姜丽丽 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痛风的发生与高尿酸血症、饮食因素、肥胖、遗传因素、肾脏疾病等原因密切相关。体内尿酸水平长期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

1、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直接原因。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时,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420μmol/L的饱和点,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软骨等部位,诱发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释放,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或使用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2、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高嘌呤饮食会显著增加血尿酸水平。海鲜、动物内脏、红肉等食物嘌呤含量超过150mg/100g,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特别是啤酒既含嘌呤又含乙醇,乙醇代谢产生的乳酸会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研究显示,每日摄入超过170g红肉的人群,痛风发病率增加45%。

3、肥胖

超重者脂肪组织增多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加,抑制肾脏尿酸排泄。同时肥胖常伴随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增强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²,血尿酸水平约上升0.6μmol/L。减重5%以上可使尿酸下降50μmol/L左右。

4、遗传因素

约30%痛风患者有家族史。SLC2A9基因突变会导致肾脏尿酸转运蛋白功能异常,使尿酸排泄减少。ABCG2基因缺陷则会增加肠道尿酸分泌量。有研究显示,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人群痛风发病风险比常人高2-3倍。

5、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排泄能力降低。多囊肾、铅中毒肾病等疾病会损伤肾小管功能,导致尿酸分泌障碍。此类患者血尿酸水平常持续高于500μmol/L,痛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6倍。

日常应注意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若出现关节突发性剧烈疼痛,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夜间剧痛,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血尿酸检测、关节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开具降尿酸药物,切忌自行服用秋水仙碱等止痛药物掩盖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