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艾灸有哪些作用

江一平 中医消化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艾灸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中的温热刺激和药物渗透作用,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其作用机制一般包括温热效应、药效作用、经络调节、免疫调节以及抗炎镇痛等。

1.温热效应

艾灸产生的热量可渗透至皮肤深层,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这种温热刺激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组织代谢,有助于消散局部瘀血或水肿,同时提高细胞活性,促进损伤修复。

2.药效作用

艾叶含有挥发油、黄体酮类等活性成分,在燃烧过程中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这些成分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尤其对寒湿阻滞引起的疼痛有散寒除湿效果,达到内外同治的目的。

3.经络调节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艾灸特定穴位可激发经气运行。通过热力刺激体表穴位,能够调整对应脏腑的生理功能,例如灸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灸关元穴可温补肾阳,从而恢复机体阴阳平衡。

4.免疫调节

艾灸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进白细胞介素等免疫因子分泌。临床研究显示,长期规律艾灸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对过敏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有调节作用。

5.抗炎镇痛

艾灸的热效应可降低局部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的释放,抑制神经末梢对疼痛信号的传导。其镇痛机制涉及促进内源性阿片肽分泌,同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艾灸需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避免烫伤皮肤。不同体质人群应选择适宜穴位和灸疗时长,实热体质者慎用。治疗期间注意保暖,灸后适当补充水分,若出现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咨询中医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