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病通常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包括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以及诱发因素加重病情,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减退。长期缺血缺氧会使心肌纤维化,心脏泵血效率降低。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检查确诊。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2.心脏负荷过重高血压未控制会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则会造成容量负荷过重。这些情况长期存在会引发心室重构,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此类患者常伴有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根据病因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片、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
3.诱发因素加重病情呼吸道感染、快速性心律失常或过量输液等诱因会突然增加心脏负担。感染引起的发热、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上升,房颤等心律失常可能使心输出量减少20%-30%。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表现,需紧急处理原发诱因,同时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药物控制症状。
出现持续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或体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史、体征及NT-proBNP等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