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打桩是修复严重缺损牙齿的一种方法,通常在根管治疗后进行。当牙齿缺损较大无法直接修复时,医生会在牙根管内安装桩核,为后续的牙冠修复提供支撑。
牙齿因龋坏、外伤等原因导致牙冠大面积缺损时,剩余牙体组织不足以支撑牙冠修复。此时需在完成根管治疗的牙根内制备桩道,通过粘接或螺纹固定的方式植入桩核结构,形成类似“树根支撑树干”的力学结构,为人工牙冠提供固位力和抗折力。主要适用于前牙或前磨牙缺损达牙冠2/3以上,且剩余牙体组织厚度≥1mm的情况。具体包括严重龋坏但牙根完好的患牙、冠折达龈下4mm以内的外伤牙、需要改变修复方向的错位牙等。但若存在根管侧穿、牙根过短(长度<10mm)或牙周状况差的情况则不宜进行。纤维桩具有弹性模量接近牙本质、不易根折的优点,适用于前牙美学修复;金属铸造桩强度高但易导致应力集中,多用于后牙;氧化锆全瓷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光性,适合前牙全瓷冠修复。现代修复更倾向于选择弹性模量匹配牙体组织的纤维桩系统。
进行牙齿打桩修复需拍摄X线片评估牙根条件,修复后应避免咀嚼硬物,每半年进行专业检查维护。选择修复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缺损程度、咬合关系、美观需求等因素,由专业医师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修复体完成后需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