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MRI医学上是什么意思

陶思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MRI在医学上称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影像的检查技术。它能够清晰显示器官、软组织、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常用于神经系统、关节、腹部等部位的疾病诊断。

磁共振成像通过强磁场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再利用射频脉冲激发这些原子核产生信号。不同组织中的氢原子分布和信号强度存在差异,计算机通过接收并处理这些信号,最终形成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该技术对脑部病变如脑梗死、脑肿瘤的检出率较高,可清晰显示脊髓、椎间盘等神经结构。在关节检查中能发现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等问题,对于肝脏、胰腺等腹部器官的占位性病变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与CT检查相比,MRI无需使用电离辐射,安全性较高。其多参数成像特点可提供T1加权像、T2加权像等多种图像模式,有利于区分不同组织的病理改变。此外,血管成像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形态。由于检查舱内存在强磁场,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假体或妊娠早期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前需去除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如首饰、钥匙等,避免发生危险。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应按照医护人员指导做好准备工作,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状态以获得清晰图像。若存在幽闭恐惧症或无法配合检查的特殊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选择替代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