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头晕的缓解方法主要包括转移到阴凉环境、补充水和电解质、物理降温、药物缓解以及及时送医等。具体措施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1.转移到阴凉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保持平卧位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借助风扇或空调辅助降温,同时注意监测患者意识状态。
2.补充水和电解质少量多次饮用含盐的凉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道负担,也不宜饮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饮料。若患者意识模糊无法自主饮水,需立即就医。
3.物理降温用湿毛巾冷敷额头、颈部及腋下等大血管分布区,或用温水擦拭全身皮肤。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后置于腹股沟、腘窝等部位,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体温降至38℃以下时应停止降温措施。
4.药物缓解轻度头晕可遵医嘱口服人丹、十滴水等祛暑中成药,或外用清凉油涂抹太阳穴。藿香正气水含酒精成分,服用后需避免驾车。若出现恶心呕吐无法服药,可改用栓剂剂型,但需注意药物过敏史。
5.及时送医若头晕伴随高热(体温>40℃)、抽搐、意识障碍或持续不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途中需保持患者侧卧位防止误吸,院内可能进行静脉补液、降颅压及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
中暑后应密切观察24小时,避免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恢复期间饮食宜清淡,保证充足睡眠。若头晕反复发作或伴有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及时排查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