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热敷、针灸、药物治疗等方式来缓解疼痛。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治疗。
1.调整饮食经期避免摄入生冷、辛辣食物,可适当饮用红糖姜茶、红枣枸杞汤等温热饮品,补充铁元素及热量。保证优质蛋白、维生素的摄入,减少咖啡因及高盐食物的摄取,有助于缓解不适。
2.适度运动经期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帮助经血排出,减轻下腹坠胀感。需避免跑跳、游泳等剧烈运动,防止加重疼痛或引发感染。
3.热敷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使用暖贴,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从而减轻疼痛感。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为宜。
4.针灸中医师通过针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穴等穴位,能够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针灸,治疗频次及疗程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5.药物治疗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以减轻疼痛。继发性痛经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若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需应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孕三烯酮胶囊等药物。
痛经期间需注意腰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加重不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若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或出现经量异常、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等检查,排除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及疼痛变化情况,为诊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