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可能是由内耳疾病、前庭神经炎、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发作时会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内耳疾病常见的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负责感知头部运动,当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或内淋巴液代谢异常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旋转性眩晕。例如梅尼埃病还会伴随耳鸣、耳闷胀感及听力下降。此类疾病可通过手法复位、鼓室注射激素等方式治疗,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地西泮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2.前庭神经炎多由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引起,患者突发剧烈眩晕且持续数日,常伴有平衡障碍但无听力下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如醋酸泼尼松片,配合前庭康复训练。若合并恶心呕吐严重,可使用盐酸异丙嗪片等止吐药物。
3.脑血管疾病小脑、脑干等部位的梗死或出血会影响前庭中枢功能,导致中枢性眩晕。这类眩晕多伴有复视、吞咽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头颅MRI明确诊断,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丁苯酞软胶囊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溶栓或手术干预。
眩晕症还可能由药物不良反应、颈椎病等因素诱发。如果频繁发作或伴随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快速转头、登高等危险动作,眩晕发作时应立即坐下或躺卧防止跌倒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