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可能是由机械性损伤、感染、排便异常等原因引起的,常见诱因包括便秘、腹泻、分娩或外伤等。若肛裂反复发作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机械性损伤干硬粪便通过肛管时可能划伤黏膜,造成局部皮肤撕裂。肛门异物损伤或外伤也可能导致肛裂,常伴有便血、肛门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地奥司明片、利多卡因凝胶等药物缓解症状。
2.感染因素肛窦炎症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向深部扩散形成肛周脓肿,炎症反复刺激易导致肛管溃疡。典型表现为排便后持续疼痛,可能伴随肛门潮湿、瘙痒。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栓、红霉素软膏等抗感染药物。
3.排便异常长期便秘使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增加肛管压力导致撕裂;慢性腹泻因粪便反复刺激黏膜,可能引发糜烂和溃疡。这类患者需调整排便习惯,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日常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肛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坐浴缓解疼痛,避免久坐或久蹲。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肛门狭窄,需考虑手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