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可能是感染性疾病、体温调节异常以及非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若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1.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是导致发热的常见原因。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能释放致热原或激活免疫系统,促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发发热。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咽痛、咳嗽;肺炎患者可能出现咳痰、胸痛。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阿奇霉素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体温调节异常
中暑、热射病等情况可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出现体温升高。患者可能伴随皮肤灼热、无汗、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非感染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可能因炎症因子释放或组织坏死导致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皮疹、体重下降等伴随症状。通常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或根据肿瘤类型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到感染科或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发热期间需保证每日2000-3000ml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监测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