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血压升高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需通过日常调节、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常见原因包括晨峰现象、用药不规律、睡眠障碍等,需结合具体诱因处理。
晨峰现象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表现,因清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此类人群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并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如将长效降压药(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调整至睡前服用,有助于控制晨间血压波动。
部分患者因夜间服用短效降压药,药效无法持续至次日清晨。建议更换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等长效制剂,维持24小时血药浓度稳定。若已使用足量降压药仍控制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但需注意监测电解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因夜间缺氧引发血压升高,需通过减重、侧卧睡眠改善通气,中重度患者建议夜间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同时避免熬夜、饮酒等诱发因素,睡前2小时减少液体摄入以防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日常需规范监测晨起后1小时内、服药前的静息血压,连续记录1周以上。若多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及时至心血管内科完善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