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的慢性疼痛,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未及时治疗的患者。其形成可能与病毒损伤、炎症反应及神经修复异常有关,需结合药物、物理疗法等综合干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主要与以下机制相关。病毒在神经节内复制并沿神经扩散,导致神经纤维及周围组织损伤,引发持续疼痛。炎症反应释放的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白介素等会增加神经敏感性,加重痛觉传导。此外,受损神经异常修复可能形成神经瘤,产生自发性电活动,导致灼痛、刺痛等症状。
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通常采取阶梯化方案。药物治疗为首选,常用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调节神经兴奋性,盐酸阿米替林片改善中枢敏化,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物理治疗如经皮神经电刺激、超声波疗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水肿。神经阻滞治疗通过注射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阻断痛觉传导,适用于药物效果不佳者。部分患者需联合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对疼痛感知的影响。
病程超过1个月或疼痛影响睡眠时建议尽早就医。治疗期间需保持皮损区清洁,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疫苗接种可降低带状疱疹发生率,50岁以上人群可咨询预防接种。症状缓解后应逐步减药,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戒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