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能否治好需根据具体类型和患者情况判断。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恢复正常心律,部分患者需长期控制症状及预防并发症。
房颤的治疗效果与类型密切相关。阵发性房颤在发作早期接受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可达70%-80%,术后配合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窦性心律。持续性房颤若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通过药物复律或电复律联合抗凝治疗,约50%患者可恢复窦性心律。对于慢性房颤患者,治疗重点转为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常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配合华法林钠、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
患者年龄、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影响预后。年轻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5年成功率约60%-70%。合并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治疗重点在于原发病控制,此时房颤完全消除的可能性较低。所有房颤患者均需定期监测INR值,新型口服抗凝药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建议患者尽早就诊心内科,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导管消融术后前3个月需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日常注意监测脉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心功能及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