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倒刺可以通过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刺激、正确修剪、预防感染以及必要时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日常需注意手部护理,避免撕扯倒刺加重损伤。
1、保持皮肤湿润
倒刺多因皮肤干燥导致角质层分离引起。日常可涂抹含尿素、甘油等成分的护手霜或凡士林,尤其在洗手后及时保湿,有助于软化角质层,减少倒刺形成。
2、避免刺激
减少接触洗洁精、肥皂等碱性清洁剂,洗碗或接触化学物品时可佩戴手套。避免频繁摩擦手部皮肤,如过度使用酒精洗手液可能加重皮肤干燥。
3、正确修剪倒刺
使用消毒过的指甲剪或小剪刀沿倒刺根部平齐剪除,避免撕拉导致皮肤撕裂出血。修剪后可涂抹碘伏消毒,并保持局部清洁。
4、预防感染
若倒刺周围出现红肿、疼痛或渗液,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类药物,避免沾水加重感染。
5、就医处理
若自行处理后感染未缓解或出现化脓、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口服抗生素,或进行切开引流等处理。
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及锌元素,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若倒刺反复发作或伴有其他皮肤异常,建议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排除湿疹、手癣等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