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小板低是怎么回事

郑积富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小板低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原因引起。生理性因素通常为一过性改变,而病理性情况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女性月经期失血过多或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导致血小板相对减少。这类情况多为暂时性,月经结束后或分娩后血小板水平可逐渐恢复正常,通常不会伴随明显出血症状。日常需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该病由于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渗血、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临床治疗常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升血小板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会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均减少。患者除有出血表现外,还可能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以及反复感染发热。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免疫抑制剂,或进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

若血小板持续低于正常参考范围(100×10^9/L),特别是伴随皮肤黏膜出血、异常乏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骨髓穿刺、血小板抗体检测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磕碰、剧烈运动,减少出血风险,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指标变化。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