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危害可能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肝肾损伤、过敏反应、耐药性以及二重感染等。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或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1、肠道菌群失调
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可能抑制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导致菌群紊乱。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期菌群失调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
2、肝肾损伤
大部分抗生素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例如头孢类抗生素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造成肾功能异常,严重时甚至导致肝肾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抗生素存在过敏风险,轻者可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局部症状,重者可能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以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发生率较高。
4、耐药性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基因突变。当频繁更换抗生素、擅自减量或过早停药时,可能导致病原菌未被彻底杀灭而进化出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5、二重感染
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可能诱发真菌或耐药菌的继发感染。例如口腔念珠菌感染、伪膜性肠炎等,这类感染往往治疗周期长且易反复发作。
使用抗生素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完成整个疗程。用药期间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平时不应将抗生素作为常规药物随意使用,避免自行购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