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可能是退行性变、外伤、不良姿势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该疾病主要与椎间盘结构改变、外力作用及长期劳损等因素有关。
1、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导致纤维环松弛、髓核突出。这种情况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可能伴随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和营养神经。
2、外伤急性损伤如重物搬运、跌倒或运动扭伤,可能直接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此类患者常突发剧烈腰痛,活动受限,需通过CT或MRI明确诊断。治疗上可选择布洛芬缓释胶囊、依托考昔片等消炎镇痛,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3、不良姿势长期久坐、弯腰劳动或睡姿不当,会使腰椎持续受压,加速椎间盘退变。典型表现为慢性腰背酸痛,久坐后加重。除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乙哌立松片等药物外,还需配合牵引、热疗等物理治疗,并纠正不良体态。
若出现持续性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肌力下降,建议及时到骨科就诊。日常生活中需避免久坐久站,加强腰背肌锻炼,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以减轻腰椎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