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常见治疗方法有抗凝治疗、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导管消融术、起搏器植入等。患者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1、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易形成血栓,需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2、控制心室率
对于不能转复窦性心律的患者,需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常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或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用药需根据心率调整剂量。
3、转复窦性心律
对于适合节律控制的患者,可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复律。药物复律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注意可能引发的其他心律失常风险。
4、导管消融术
对于药物控制效果不佳或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导管介入消除异常电活动灶,成功率较高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
5、起搏器植入
对于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起搏器植入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并定期检查设备工作状态。
房颤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合并症、房颤类型等综合决策。建议患者定期监测心率、血压,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