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掉皮可能与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或皮炎等因素有关,一般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日常护理
日常需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皮肤,避免过度摩擦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霜、润肤乳等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缓解干燥引起的脱屑。外出时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长时间照射。
2、药物治疗
若因接触过敏原导致皮肤发红、脱屑,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若存在湿疹、脂溢性皮炎等情况,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维生素E乳、尿素软膏等保湿剂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3、物理治疗
若脱皮部位伴有红肿、瘙痒等症状,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进行局部冷敷,有助于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日常还可通过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减少皮肤水分流失。
日常需避免搔抓或撕扯脱皮部位,防止继发感染。若脱皮范围持续扩大,出现渗液、结痂或疼痛等症状,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过敏原检测等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